在新时代里,从构建中国佛的信仰体系的角度出发,对"五方五佛"理论作了全新的解释和演绎。神州大地上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分别有五尊大佛--东方灵山大佛、南方天坛大佛、西方乐山大佛、北方云冈大佛、中央龙门大佛。
在准备椰子油和蒸馏水来进行铜佛像的清洁。要将椰子油少量的倒在干净的软布上,轻轻的进行擦拭,这样有助于铜佛像自身的保养,之所以使用椰子油,是因为椰子油本身含有的物质不会造成铜佛像的褪色,这一点是一定要注意的。
用氧化银与氧化亚铜接触,封闭氯化亚铜的暴露面,达到控制腐蚀铜雕佛像的目的。先用机械方法,剔除粉状锈,露出灰白色蜡状物氯化亚铜。然后将氧化银与酒精调成糊剂,涂在氯化亚铜表面,并置于潮湿环境中,使其充分作用,形成氧化亚铜和氯化铜,覆盖氯化亚铜表面。两者皆为稳定性盐,如此多次操作,直至将器物置于高湿环境中仍不出现粉状锈的腐蚀点为止。此法适于斑点状局部腐蚀的器物及有金属镶嵌物的器物。
苯骈三氮唑是杂环化合物,与铜及其盐类能形成稳定络合物,在铜合金表面生成不溶性且相当牢固的透明保护膜,使铜雕病被抑制并稳定下来,防止水蒸气和空气污染物的侵蚀。用蒸馏水和甲苯、丙酮等有机溶剂,清除铜雕佛像表面泥土油污,然后浸入苯骈三氮唑酒精溶剂中进行渗透,即可形成络合物保护膜。但苯骈三氮唑易受热升华,失去保护作用,所以后应在铜雕表面涂一层高分子材料,做封护膜。
佛家造像作为一种雕塑艺术,素有高古佛像和明清佛像之分。依据各个朝代信奉的佛教门派之分,明清以前的佛像,称汉传佛像,留存下来的以石佛居多;明清佛像则称藏传佛像,存世的以鎏金铜佛卖。
近年来,明清金铜佛像在香港和内地拍卖市场屡创天价。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坐像以1.166亿港元的天价拍出,2021年苏富比香港秋拍,明永乐鎏金铜佛突破2亿港元。
2019年宣德款铜佛像相关拍卖记录(数据Artron):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成交价:MYR448.50万----成交日期:2019年6月30日
清 清代藏传铜佛像----成交价:HKD352.00万----成交日期:2019年1月21日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成交价:MYR448.50万----成交日期:2019年6月30日
明代 铜鎏金绿度母佛像 ----成交价:SGD220.00万----成交日期:2019年1月17日
张大千 敦煌佛像 立轴----成交价:RMB138.00万----成交日期:2019年6月5日
铜鎏金佛像----成交价:HKD153.87万----成交日期:2019年1月20日
铜胎掐丝珐琅药师佛像----成交价:HKD241.06万----成交日期:2019年1月20日
佛像艺术品具有特的艺术魅力,佛家高深的哲学、美学思想集中凝聚在佛像里,可以说每一件都包含了古人的艺术生命力,比如明早期的汉传佛家造像,身材比例比较适中,身躯饱满结实,线条简洁流畅,丰腴而不虚,近人而不俗。造像胸部、腹部的起伏和平简的外衣形成对照,富有整体感。从造像的风格上来看,更加贴近了生活。从造型配饰上看,菩萨基本上是袒露上身,下着大裙,肩上搭有帔帛等等。服饰贴体而轻柔,视觉效果非常逼真。藏传佛家造像,内地宫廷的造像注重整体鎏金上光,藏地的佛像则注重远视效果,喜欢镶嵌各种矿物,包括绿松石、青金石等,有的只在脸部鎏金或贴金。而同为藏地造像,受克什米尔风格影响的造像,多以黄铜铸造,澄黄亮丽,他处少见。同时,眼与白毫常以白银镶嵌,唇部和衣纹喜欢用红铜镶嵌,使整体造像显得非常华丽。而现在的佛像只有技术支持,神韵却很难做出来。因此,需要收藏者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因此,金铜佛像的思想和艺术精神内涵才是被看重的,艺术价值决定它的经济价值。
明代宫廷造像以气宇非凡、工艺精良,深得后人赞誉珍赏,素为藏家所重。早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一尊明永乐铜鎏金释迦牟尼佛以1.2亿港币的天价释出。明代宣德宫廷风格的木雕漆金造像极为,而背光、底座完整一套的更是,查阅公私收藏,尚无与本品全然相似者。在美国费城美术馆收藏有一尊木雕漆金的红圣海观音像与本尊造像为同一时期作品,可为参考。纽约佳士得2018年春拍有一套完整的17世纪木雕漆金释迦牟尼佛,成交价为684,500美金。厦门保利2018年春拍一尊18世纪的木雕漆金释迦牟尼也以460万人民币的释出。此尊药师佛造像相较于厦门保利和纽约佳士得的木雕造像年份更早、其庄严程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题材是更为稀有的药师佛,因此理应有着更好的市场表现。